一文读懂银行年报里的“拨备覆盖率”
每到各家银行公布业绩答卷的时候,拨备覆盖率就会被重点关注。懂一些门道的人可能还会调侃一句:“这家银行拨备覆盖率太高了,是不是在‘藏富’?”
拨备覆盖率是什么?它和银行的“财富”又有何关系呢?一文带你搞懂!
01 | 拨备是什么?
“拨备”一词可以简单理解为:先“拨”出去一部分钱,以“备”不时之需。
我们知道银行赚钱主要靠存贷款之间的利息差。对于银行而言,百姓的存款是银行的负债;而从银行放出去的贷款才是它的主要收入来源。
但问题是,部分贷款有可能是“不良”的,可能无法按时收回或者直接损失掉。根据《贷款分类指导原则》,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一般来说,后三者是不良贷款,它们是银行贷款潜在损失的钱。
那么银行面对潜在的亏损该怎么办呢?答案就是“拨备”,银行从本年的营业利润里提前拨出一些钱准备着。
比如,当银行放了500万贷款后,下一年度有50万到期无法收回时,银行从本年营业利润里先拿出50万备着,不算进本年的利润里。那么,在年报中的当期营业利润里就会减50万。
02 | 拨备覆盖率怎么看?
根据一则官方解释,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用通俗点的话来讲,拨备覆盖率其实就是用来考察银行拨备金额能够覆盖多少贷款损失。
它的公式是:拨备覆盖率=贷款减值准备/不良贷款*100%
代入到上方的例子中计算,不良贷款为50万,银行正好拨备了50万,这里的拨备覆盖率刚巧是理想状态中的100%;但注意,一旦银行拨备金额小于50万,如贷款减值准备为10万,此时拨备覆盖率为20%,贷款亏损的40万无法弥补,银行可能就会面临经营问题。
因此,提高拨备覆盖率通常也就成为银行防范风险,特别是不良资产的手段之一。一般来说,拨备覆盖率越高,说明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越强,但是,拨备覆盖率也并非越高越好。
此前,财政部曾就《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修订稿公开征求意见,监管部门要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对于超过监管要求2倍以上,会视为存在“隐藏利润”的倾向,要对超额计提部分还原成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
所以,当年报里的拨备覆盖率过高时,就会有人调侃可能银行是在“藏富”了。
以上就是金融术语“拨备覆盖率”的相关知识,你都了解了吗?
以上就是“一文读懂银行年报里的“拨备覆盖率””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