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分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记住3个关键词
随着个人养老金全面推行,养老话题再次引发热议。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再加上个人养老金都属于养老保险,具体要怎么区分?不同的人群该怎么选择才能保证自身的养老利益最大化?
摒弃云山雾绕的长篇大论,本文从3个关键词入手帮大家加以区分和理解。
1.属性
基本养老保险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是指国家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强制建立和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缴纳养老保险费,劳动者退休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向其支付养老金等待遇。
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都带有一定的福利性质。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职业年金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个人养老金是个人自愿参与的,是指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的制度。
2.缴费主体
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缴费主体都包括单位和个人,而个人养老金的缴费主体只有个人。
一般来说,基本养老保险企业缴纳不超过工资总额的20%,员工缴纳本人工资的8%;企业年金企业缴费比例一般是工资总额的8%,个人为工资的4%;职业年金的缴费比例大抵和企业年金一致;个人养老金则全部由个人缴纳。
3.覆盖人群
从概念上看,基本养老保险可以覆盖到所有劳动者。有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1%,预计到2025年可达到95%。
企业年金是城镇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通常来说,设置企业年金的大多是国企、央企,很少一部分是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的股份制和外资企业。截至2023年,我国企业年金的覆盖率在7%左右。
我国的职业年金既不是社会保险,也不是商业保险,而是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据自身经济状况建立的福利保障制度,作为一种补充养老保障存在。覆盖人群一般也仅限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个人养老金原则上谁都可以参加。截至2024年11月底,我国个人养老金开户数突破7279万户。2024年12月1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推向全国。
国际经验表明,养老保险替代率大于70%,可以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约为43%,也就是说进行额外养老储备成为普通人保持退休后生活水平不下降的必然选择。
鉴于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客观参与条件限制,门槛较低且享有税收优惠的个人养老金或成普罗大众的优先选项。养老规划要趁早,无论选择什么作为补充养老保障,都需要专业、科学、长期且系统的财务规划,早打算为上。
免责声明:文中观点和看法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以上就是“区分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记住3个关键词”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