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制度(1)人民币汇率是怎么演变的?
从历史上看,我国的汇率制度出现过多次变革。
第一阶段:1949-1978年,人民币汇率主要实行单一汇率制。
1949-1978年是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外汇管理体制,全国外汇归国家所有、由国家计划经济委员会统一分配使用。这一时期,国内经济发展以自力更生为主,采用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基本不借外债,也不允许外国资本在境内开展大规模直接投资,对外贸易由国营外贸公司按计划统一经营,外汇收支得以保持平衡;但是,国内产品出口竞争力不强,人民币汇率长期高估,国家外汇收入主要来自出口独特的资源、工艺品以及侨汇,外汇收入匮乏导致外汇资源长期短缺。
具体到汇率方面,人民币汇率主要实行单一汇率制度,由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对外公布汇率数据,汇率作为记账核算工具、没有调节经济运行的功能。
1.1949-1955年,人民币汇率实行单一浮动汇率制,但是受建国初期通胀的影响,汇率价格很不稳定、波动幅度可以高达数百倍。
2.1955年,我国进行币制改革,新币按1:10000兑换旧币,人民币汇率制度也发生了变化、实行单一固定汇率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调整为2.46,并一直保持到20世纪70年代初。
3.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各个国家纷纷实行浮动汇率制,人民币汇率制度也再次改革,通过参照西方国家汇率浮动情况、采用“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方式进行调节,随着美元贬值、美元指数走弱,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升值,并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高估。
第二阶段:1979-1993年,人民币汇率实行双轨制。
1979-1993年,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价格领域的双轨制,其中也包括汇率价格。1979年,国家开始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主要措施包括:
1.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将一定比例的外汇额度留给创汇的地方和企业,这又导致外汇资源分配不均。到了1980年,国家在北京、上海等地区开办了外汇调剂业务,允许企业按照国家定价、有偿转让外汇留成额度,逐步形成了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
2.引入外商开展直接投资,为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我国积极改善国内投资环境,支持企业合理利用外资,对中外合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给予诸多政策优惠。此外,由于用汇需求增长较快,20世纪80年代我国又建立了外汇储备管理制度,调拨外汇积存形成的外汇储备。
3.推动人民币汇率双轨制改革,1978年后,贸易经营权被下放到部委和地方外贸公司,但是高估的汇率影响了企业出口创汇积极性,对此,国家进行人民币汇率双轨制改革,而汇率双轨制又可分为两个层面:1981年到1984年的贸易内部结算价与官方牌价并存的双轨制和1985年到1993年的外汇调剂市场汇率与官方汇率并存的双轨制。
第三阶段:1994年后,人民币汇率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1993年之后,我国启动新一轮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国际收支平衡的管理目标,不断提高人民币可兑换程度,建立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通过1994年汇率并轨、2005年“7•21”汇改、2015年“8•11”汇改等多次改革,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综上,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历程中可以发现: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改革始终围绕市场化主线,通过采用渐进式改革方式,使汇率从计划经济时期的记账工具、转变为市场经济时期的宏观调控工具,摆脱了发展中国家常见的汇率惯性贬值困境,成功实现了人民币汇率的稳中有升,扩大了汇率的双向波动弹性,降低了单向波动预期造成的“羊群效应”,进而更好地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实现国际资本的有序进出。
理财师提醒:
目前,我国的汇率改革尚未完成,离现代意义上真正的浮动汇率制还有差距,央行干预外汇市场制度、人民币离岸市场、人民币自由兑换及跨境流通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人民币国际化依然任重道远,汇率改革也不能孤军深入、而是要和其他外汇改革统筹安排。对于个人而言,系统性了解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来龙去脉,有助于跟踪外汇市场走势,分析汇率变化对自己工作、生活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办理外汇相关事宜。
以上就是“人民币汇率制度(1)人民币汇率是怎么演变的?”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