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怎么变成了“固收-”?
近几年来,在资管新规净值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固收+”产品成为投资理财市场上的“香饽饽”,引来不少基金公司纷纷布局。不过,在今年开年以来的震荡行情下,“固收+”变得不那么“香”了,有些产品甚至变成了“固收-”。
何为“固收+”和“固收-”?
1、什么是“固收+”?
“固收 +”主要由“固收”和“+”两部分组成。固收即“固定收益”,指相对收益确定性更强、风险更小的债券类资产,一般占比在 70% 以上。“+”则是指在“固收”的基础上投资于股票、可转债等风险相对较高的权益类资产,占比不超过 30%。
简言之,“固收+”的本质是以固定收益为基础、以多元化大类资产投资为主体的投资体系。
2、什么是“固收-”?
当“固收+”产品的净值出现明显回撤以致于收益率由正变为负,“固收+”就自然变成了“固收-”。所以,“固收-”并不是一个新的产品,而是形容“固收+”产品跌破净值的亏损状态。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8日,全市场1097只“固收+”基金中,今年以来出现负收益率的基金就有895只,占比达81.59%,亏损幅度最大的年内跌幅超过13%。
为什么会出现“固收-”现象?
“固收+”之所以会变成“固收-”,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权益市场剧烈波动。开年以来,部分资金撤离高景气行业,A股在板块轮动中已震荡下行了一段时间,也让“固收+”产品的收益变得不那么稳定。
另一方面,债券市场持续调整。1月份社融数据出来后,影响固收端的债券市场大幅回调,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大;同时,可转债估值居于历史高位,投资风险加大。
当构成产品的两类主要资产都出现调整,“固收+”变成“固收-”就不奇怪了。
面对“固收-”我们应该怎么做?
1、理性看待“固收+”产品的亏损
“固收+”变“固收-”,恰恰印证了一个道理:任何投资都具有一定的风险。“固收+”产品虽然以收益稳健著称,但并不代表就能完全避免亏损,投资者需理性看待这种短期内的波动。
尽管近期“固收+”产品表现不如去年,但相比权益类产品仍然表现出低回撤、攻守兼备的优势,能给投资者带来更舒适的投资体验。
2、要抱有中长期投资的心态
根据风险态度和风险承受能力去匹配,“固收+”产品更适合厌恶高风险、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且投资年限在1-3年左右的投资者。
因此,持有此类产品的投资者应该抱有中长期投资的心态,不要过分关注一时的业绩表现。如果寄希望短期内通过投资来获取高收益或是完全接受不了亏损,那是不建议投资“固收+”产品的。
3、理财师应具有较强资产配置能力
“固收+”投资策略的核心就是运用资产配置来平衡风险和收益,而理财师为投资者筛选“固收+”产品的关键就在于对各类资产的配置能力。
优秀的理财师在运作“固收+”产品时不仅清晰地了解每一类资产的估值定价,而且善于搭建有效的资产配置框架,为投资者提供更均衡的收益分布。
随着“真净值”时代的到来,诸如“固收+”变“固收-”的市场现象还会经常发生,面对投资市场的瞬息万变,理财师在安抚投资者情绪、提振投资者信心的同时,也要随时关注投资动态,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最大限度避免“固收+”变成“固收-”。
以上就是““固收+”怎么变成了“固收-”?”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