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民金融”被各方频频提及,有何深意?

发布时间:2022-04-26 17:22:27 文章作者:理财教育网

最近,“新市民金融”成了行业内的热点词。

4月18日,央行、外汇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专门提到要“加强对重点消费领域和新市民群体的金融服务”。

而早在3月4日,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就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鼓励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做好与现有支持政策的衔接。

一幅关于三亿“新市民”的金融服务蓝图就此展开。

何谓“新市民”?

根据官方给出的定义,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目前约有三亿人“。

通俗地讲,新市民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脱离了农村,常住在城镇;二是还没完全融入城市,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北漂”就属于“新市民”范畴。

为何如此重视“新市民”这个群体呢?

第一,占比较大。如前所述这部分群体约有3亿人,是一个不小的比例,需要引起重视。

第二,是推动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这部分人从农村来到城市就业,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说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三,金融需求范围较广。如:租房买房需求、子女教育需求、创业融资需求、保险需求等。

“新市民金融”要干什么?

1. 创业就业领域:扩大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

创业方面,加强对新市民创业的信贷支持,鼓励商业银行通过降低贷款利率等方式降低新市民创业融资成本;就业方面,加大对吸纳新市民就业较多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时,提高新市民创业就业的保险保障水平。

2. 住房领域:优化住房金融服务

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从以下几个方面满足新市民安居需求:加大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等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完善住房租赁市场供应体系;满足新市民合理购房信贷需求;提升新市民住房公积金服务水平;优化新市民安居金融服务。

3. 教育领域:助力新市民培训及子女教育

首先,依法合规对新市民职业技术教育、技能培训等提供金融支持,助力新市民增强创业就业能力。其次,优化新市民子女教育金融服务,支持托育和学前教育发展,为新市民家庭学龄前儿童教育抚养解决后顾之忧。

4. 医疗领域:提高健康保险服务水平

充分发挥商业健康保险的补充作用,满足新市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保障需求;鼓励保险机构为新市民提供更加灵活的健康保险产品,提高新市民对商业健康保险的接受度;助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进一步便利新市民就近就地就医。

5. 养老领域:丰富养老金融服务产品

合理满足养老服务机构的融资需求,支持新市民在常住地就地养老;完善新市民养老保障金融服务,如长期护理保险、异地投保等;支持商业银行、保险机构、理财公司等参与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

金融市场将面临哪些机遇和风险?

无疑,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举措,也对推进新型城镇化、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等具有重大意义。那么对金融市场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

一方面,意味着更多机遇:

为了将新市民金融服务做得更好,金融机构将会探索更多的新产品和新模式。自3月以来,各地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已开始对新市民客群的综合金融服务进行布局,例如各商业银行纷纷研发专项信贷产品,为新市民提供专属服务方案等。此外,在优化金融服务的过程中,不少金融机构逐步向数字化技术靠拢,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金融科技的发展。

另一方面,也存在一定风险:

金融服务中需注意的一个风险点是新市民的征信问题。新市民金融在某种意义上是让金融机构降低准入门槛,而在新市民群体中,有部分居民存在收入不稳定、债务与收入不匹配等情况,甚至有过不良征信记录,这时信贷资源有可能变成消费陷阱。如何做好新市民的风险控制、探索差异性服务,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整体来看,加强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对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积极作用,而对于金融机构来说,看似是向一个新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实际上是考验各类机构的研发能力、科技水平等。因此,各金融机构及从业者只有苦练内功,才能真正地服务好新市民,推动这项业务可持续发展。

以上就是““新市民金融”被各方频频提及,有何深意?”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个人专业理财工具
  • 热门证书盘点

  • 家庭财务报表

  • 52周存钱计划

  • 常用金融网站

  • 还款计划

  • 风险测试

京ICP备07501411号 | 京ICP证07059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567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第五象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