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牛顿破产的“南海泡沫”是怎么回事?
“我能准确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规律,却无法预测人类的疯狂。”牛顿如是说道。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牛顿也能有如此感慨?这还要从英国股市的一场“南海泡沫”说起。
让我们把时间线拉回到三个世纪前。
源起——债务缠身的英国政府
1701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爆发。当时,英国想趁机捞些好处,也卷入了这场战役里。但没想到的是,这是一场“拉锯战”,直到1714年才以法国的胜利宣告结束。
战争期间,英国财政亏空,只能不断发行国债,结果本金还不上,利息还与日俱增。财政形势面临危机,怎样才能清偿债务就成了英国政府最头疼的问题。
1711年,时任英国财务大臣的罗伯特·哈莱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联合富豪们一起成立南海公司,通过债转股的方式把900万政府债务转化为南海公司的股票。这样一来,债权人就从公众转变为南海公司,大大减轻了债务清偿以及利息支付的压力。
被债务缠身、不堪重负的英国政府同意了。作为交换,英国政府把和南美洲进行国际贸易业务的垄断权交给了南海公司。
泡沫——疯狂“画饼”的南海公司
拿到垄断权的南海公司立马做上了“发财梦”。结果转头却发现,南美洲的贸易根本没那么好做!且不说两国交好时西班牙也只允许每年派三只船去贸易,而且在南美洲除了奴隶交易能勉强盈利之外,根本赚不到钱!
1720年初,南海公司的董事们“坐不住”了,开始炒作南美洲贸易的垄断权,夸大业务前景,抬高股价以图赢利。
南海公司的赢利点在于股票价格上扬形成的对债券面额的差价。只要股票价格能持续上扬,就能让大众对债券转化保持高意愿度,公司就能靠此赢利。只是,一旦大众对公司股票的信心受挫开始兜售股票,那么整个计划就会崩盘,南海泡沫就此破灭。
当时,公司董事给大众疯狂“画饼”,不断鼓吹南美洲遍地是黄金,到处是发财机会,立马唤醒了大家内心深处的贪欲。而且,原本南海公司就拥有政府贸易特权这一“金字招牌”,再加上南海公司勾结政府官员,让许多社会名流出现在了股东名单上,大家心底立马浮想联翩,深怕错过圆发财梦的机会。
人们相信了这一谎言,全民都投入到了“南海热”中,南海公司股价因此迅速飙升。
图片来源 | 《一次性把理财讲清楚》
据记载,从1720年3月到9月,短短半年时间,南海公司股票价格从每股330英镑一路涨到了1050英镑。
在当时,英国社会还流行着一首民谣,就叫做《南海泡沫之歌》:
星星在混乱的人群头顶闪耀,
袜带在乡村莽汉身上缠绕。
人们要不买卖,要不围观瞧热闹。
连新教徒也在和犹太人不断争吵。
高贵的夫人们从四面八方驾车赶到,
好一通奔忙不辞辛劳、
为了股票不惜赌博冒险,
就算押上珠宝也毫无怨言。
从歌词足以见得当时的民众是有多么疯狂,乡村莽汉、高贵夫人,甚至是新教徒和犹太人等各个阶层都卷入其中,追捧股票。
只是,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这场“泡沫”的破灭就在下一瞬间。
破灭——持续一个世纪的阴影
南海公司赚得“盆满钵满”,这让无数的投机者获得了“鼓舞”。
为了抓住这千载难逢的良机,不少民间公司也开始跟风效仿,组织起了“泡沫”公司,每一家都宣称自己能够带来高额利润。失去理性的人们似乎认为股票只涨不跌,根本不在意公司的业务状况、发展前景,全情投入到了这场狂欢中。
有的人因此一夜成为暴发户,有的人却变得一贫如洗。只有少数理性的人群,开始警示大众,暴风雨即将来袭。
眼见“泡沫”公司层出不穷,自己的“蛋糕”被切割,南海公司通过走动关系、贿赂议员颁布法令取缔非法泡沫公司。
1720年6月,为了规范市场,同时也为了“保护”南海公司的利益,英国议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也就是后来俗称的“泡沫法”,宣布严查所有非法交易,解散民间泡沫公司。
大量的泡沫公司被取缔,公众这才开始产生怀疑。许多政府官员与内幕人士预料到南海泡沫即将破灭,早已提前抛售股票。被蒙在鼓里的公众听闻大股东套现的丑行后,一时间愤怒不已。
梦醒时分已然到来,大家纷纷抛售股票,南海股价一落千丈。据记载,在1720年,南海公司的股价从8月31日的775英镑一路下跌,到10月1日只剩下290英镑,数以千计的投资者血本无归。
南海泡沫破灭后,英国政府的信用也随之破灭,经济一蹶不振。民众对于股份公司闻之色变,对股票交易也心存疑虑,英国股票市场也因此“清净”了一个世纪,没有再发行一只股票。
思考——“摔跟头”的牛顿
牛顿曾在南海泡沫开始时小赚了一笔,但看到股票继续疯狂上涨,也忍不住“心动”,在股价接近最高点时把一生的积蓄换成了股票。不幸的是,正是在这之后,股价从1000英镑暴跌至100英镑左右,牛顿亏损了2万多英镑,相当于现在的240万到300万英镑。也因此,他才会感慨道:“我能准确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规律,却无法预测人类的疯狂。”
连智商超群的牛顿都能在股市中“摔跟头”,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面对瞬息万变的股票市场,切忌过度自信,盲目跟风。只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投资、随机应变,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
以上就是“让牛顿破产的“南海泡沫”是怎么回事?”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