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证人来信】我的年轻金融
文章作者:理财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0-08-03 13:21:00
持证人简介
张芷毓,CFP持证人。
毕业于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金融经济双专业,澳国立国际管理在读,知乎专栏作者,自由撰稿人。
作为标准95后,我与所谓“金融”的结识和认知来自贯穿求学的始终。初中时,父亲在地下室努力攻克CFP,想要为在奋斗中考的我做出学习的榜样,然而在他顺利一次性通过五门科目考试的时候,我也拿着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看到了他翻到脱页的讲义和厚得不可思议的草稿,“金融”,这两个字在我小小的世界里显得沉甸甸又茫茫然。
于是在15年3月,高考后半年的我开始准备AFP的考试,当时刚满19岁,还充满着学习热情和能力的我,开始了长达半年的独立学习,而这种完全没有受到他人干扰和客观影响的学习过程,给了我更多进行主观思考的空隙和机会。在当年8月,我顺利一次性通过了考试。这不仅仅是一次对于技能和学习成果的肯定,我开始明白,“金融”并不是简单两个写在纸面的字,他是一套富有魅力的思维方式,并令我深深陷入其中。
很快,在16年的2月到5月,我陆续通过了CFP的各科目考试。而这次的学习过程,包括了能够遇到更多思维碰撞的面授课程,更加跨越的知识层面,更多行业内经验丰富的老师和同学,他们的不同水准的明确见解,像是浪潮一样冲击着我的脑海。这些拥有相似行业背景,年龄阅历远胜我的同学,带来了我对于未来的更多想法和职业规划。这个时候我开始更加深刻地明白,这是一种,在单纯的学习读书中都无法企及的,规范与灵活在其他任何情况下都难以想象的完美结合,人文情怀和科技智能在所有行业中的最高度体现。
少年的心从来都在为那些完美和顶尖而澎湃,因此,当要开始新一阶段的学习之时,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金融和经济作为共同为之奋斗的专业和目标。
学院派的系统专业学习充满了咖啡和圆珠笔墨水的味道,专业科目的讲义和课本上尽是熟悉的CFP知识点的影子。于是那些更加复杂的案例、正反推导理解的公式、应用场景多元的数据处理、国际化的法规常识,都有曾经陪我在高考后还延续学习习惯的CFP一起面对。就像夹了芝士片的汉堡,撒了肉桂粉的咖啡,他的一部分在我的脑海中与更加国际化的应用完美交融,帮助我像是一尾游进了大海的鱼,挑战不断亦强大不断。
而此时我跌跌撞撞地,握着成绩申请到了海外的商业银行系统实习offer,又拿到了专业工作室金融衍生品项目小组的位置;每天在形形色色的数据和市场反应里做着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分析,挖掘交叉不同的数据库去开展技术模拟和数据情景假设,再拿出适配的资产组合和选择方案,每天的工作有条不紊却也不断重复。那些繁杂的数据在我日渐熟捻的操作和处理中缓缓开始展开完整的样貌,它们跳动着,演绎着,陈述着,偶尔叫嚣着去否定那些传统的行为和选择;然后带着雀跃却冷静的浅蓝色呈现在荧屏的演示上。
但是我总觉得这些少了什么,数据分析是工业化的产物,它像是滚动的齿轮一样推动了所有决策的进行,我窥探到了这个庞大世界的一角,却在这个角落里丝毫没有发现自己曾经幻想过的温度。
这个时候我也仍然没停下考证的步伐,整整十门课题的CFA仍然带着数据运作的味道,我开始意识到在自己已经经历过的不同环境下,基于数据的人文才能拥着更炽热的温度。在开始迷茫的时候,我选择停下了脚步去和脑海里已有的一切沟通对话,商法税法的概念握着规范的权绳拉扯出社会服务和公民职责,它既覆盖着对于客观法条的考量,也包裹着道德的维度;组织管理与金融服务大多是息息相关,它另外兜套着医疗,福利,保险。我的客户会在拿到他们想要的资产配置方案时,另外略显担忧地问询关于个人或者企业长期保留发展的问题,他们需要数据作为支撑得到的答案,但是这些答案,从来都不是为了数据而存在。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答案,就像我一直在探寻的世界一样。然而当他们武装上自己的技术,用工业化架构出一个完整的行业,即便看起来冰冷而森然,即便它仍在产出不断将前代人抛弃的新名词,内里却还是有一颗不变的滚烫心脏;它最终还是正向的,是可以被理解的,甚至从来都没有变过的。
我过于年轻,只是一个初窥世界的迷茫孩童,而就算如此,我还是抓到了自己在沉浮的世界和一开始对于“金融为何物”这个问题的答案。同时我相信,每一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也许有不同的年龄和境遇的他们,这时也在迷惘地寻觅着方向,但是终而归一,所有的迷雾,其实在最开始踏入的时候,在自己的脚下,就已经有了走出去的道路。
CFP持证人张芷毓
2019年11月
张芷毓,CFP持证人。
毕业于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金融经济双专业,澳国立国际管理在读,知乎专栏作者,自由撰稿人。
作为标准95后,我与所谓“金融”的结识和认知来自贯穿求学的始终。初中时,父亲在地下室努力攻克CFP,想要为在奋斗中考的我做出学习的榜样,然而在他顺利一次性通过五门科目考试的时候,我也拿着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看到了他翻到脱页的讲义和厚得不可思议的草稿,“金融”,这两个字在我小小的世界里显得沉甸甸又茫茫然。
于是在15年3月,高考后半年的我开始准备AFP的考试,当时刚满19岁,还充满着学习热情和能力的我,开始了长达半年的独立学习,而这种完全没有受到他人干扰和客观影响的学习过程,给了我更多进行主观思考的空隙和机会。在当年8月,我顺利一次性通过了考试。这不仅仅是一次对于技能和学习成果的肯定,我开始明白,“金融”并不是简单两个写在纸面的字,他是一套富有魅力的思维方式,并令我深深陷入其中。
很快,在16年的2月到5月,我陆续通过了CFP的各科目考试。而这次的学习过程,包括了能够遇到更多思维碰撞的面授课程,更加跨越的知识层面,更多行业内经验丰富的老师和同学,他们的不同水准的明确见解,像是浪潮一样冲击着我的脑海。这些拥有相似行业背景,年龄阅历远胜我的同学,带来了我对于未来的更多想法和职业规划。这个时候我开始更加深刻地明白,这是一种,在单纯的学习读书中都无法企及的,规范与灵活在其他任何情况下都难以想象的完美结合,人文情怀和科技智能在所有行业中的最高度体现。
少年的心从来都在为那些完美和顶尖而澎湃,因此,当要开始新一阶段的学习之时,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金融和经济作为共同为之奋斗的专业和目标。
学院派的系统专业学习充满了咖啡和圆珠笔墨水的味道,专业科目的讲义和课本上尽是熟悉的CFP知识点的影子。于是那些更加复杂的案例、正反推导理解的公式、应用场景多元的数据处理、国际化的法规常识,都有曾经陪我在高考后还延续学习习惯的CFP一起面对。就像夹了芝士片的汉堡,撒了肉桂粉的咖啡,他的一部分在我的脑海中与更加国际化的应用完美交融,帮助我像是一尾游进了大海的鱼,挑战不断亦强大不断。
而此时我跌跌撞撞地,握着成绩申请到了海外的商业银行系统实习offer,又拿到了专业工作室金融衍生品项目小组的位置;每天在形形色色的数据和市场反应里做着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分析,挖掘交叉不同的数据库去开展技术模拟和数据情景假设,再拿出适配的资产组合和选择方案,每天的工作有条不紊却也不断重复。那些繁杂的数据在我日渐熟捻的操作和处理中缓缓开始展开完整的样貌,它们跳动着,演绎着,陈述着,偶尔叫嚣着去否定那些传统的行为和选择;然后带着雀跃却冷静的浅蓝色呈现在荧屏的演示上。
但是我总觉得这些少了什么,数据分析是工业化的产物,它像是滚动的齿轮一样推动了所有决策的进行,我窥探到了这个庞大世界的一角,却在这个角落里丝毫没有发现自己曾经幻想过的温度。
这个时候我也仍然没停下考证的步伐,整整十门课题的CFA仍然带着数据运作的味道,我开始意识到在自己已经经历过的不同环境下,基于数据的人文才能拥着更炽热的温度。在开始迷茫的时候,我选择停下了脚步去和脑海里已有的一切沟通对话,商法税法的概念握着规范的权绳拉扯出社会服务和公民职责,它既覆盖着对于客观法条的考量,也包裹着道德的维度;组织管理与金融服务大多是息息相关,它另外兜套着医疗,福利,保险。我的客户会在拿到他们想要的资产配置方案时,另外略显担忧地问询关于个人或者企业长期保留发展的问题,他们需要数据作为支撑得到的答案,但是这些答案,从来都不是为了数据而存在。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答案,就像我一直在探寻的世界一样。然而当他们武装上自己的技术,用工业化架构出一个完整的行业,即便看起来冰冷而森然,即便它仍在产出不断将前代人抛弃的新名词,内里却还是有一颗不变的滚烫心脏;它最终还是正向的,是可以被理解的,甚至从来都没有变过的。
我过于年轻,只是一个初窥世界的迷茫孩童,而就算如此,我还是抓到了自己在沉浮的世界和一开始对于“金融为何物”这个问题的答案。同时我相信,每一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也许有不同的年龄和境遇的他们,这时也在迷惘地寻觅着方向,但是终而归一,所有的迷雾,其实在最开始踏入的时候,在自己的脚下,就已经有了走出去的道路。
CFP持证人张芷毓
2019年11月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2019 CFP环球之旅】CFP认证在新西兰
资料专区
历年真题
高频考点
-
领取次数521次
-
领取次数335次
-
领取次数323次
-
领取次数315次
-
领取次数393次